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人大四年环保监督还一江碧水
本报记者 朱兰英

  本报讯  嘉兴的重点污染企业完成整治了么,农业污染减少了么,河水变清了么……每一年,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从2004年开始,嘉兴市人大常委每年都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有效地推动了嘉兴的“生态市”建设。
  据嘉兴市城建农经委工作人员介绍,嘉兴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每年对水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监督的决议。从2004年开始,嘉兴人大常委会围绕污水处理、重点污染企业整治、畜禽污染治理及生态建设等展开了监督。每年,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除下基层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外,还听取和审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报告。
  据悉,人大常委会的大力监督,有效地推动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环保工作的开展。如在执法检查中,委员们提出了要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敏感区域的监管,完善在线监测、摄像监控排污口联网管理等多种意见建议。对此,嘉兴市政府十分重视。截至去年年底,嘉兴市投入719万元建设资金,建成自动监控中心6个,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网络。
  目前,嘉兴的环保执法力度位于全省前列,被誉为“铁网治污”。该市专门组建了“飞行监测”大队,每月开展地毯式的全面排查和突击检查,连续4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截至6月,今年嘉兴市已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62件,罚款总额1738.799万元。另外,嘉兴市已连续3年将市区30家污染源(危险源)整治列为实事工程,已有24家企业完成整治任务,占计划总数的80%。该市还在去年全面启动了农村河道整治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2亿元,整治河道1万公里,2006年已完成2300多公里。
  据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依然会成为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今后的监督重点。“在今年的嘉兴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代表联名提出了《完善区域环保机制,加大环保统筹治理力度》的议案。我们将在今年10月督办有关部门对该议案的落实情况。”嘉兴市城建农经委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